Stan Druckenmiller 的訪談
近期在YouTube看到了Stan Druckenmiller的訪談,值得一聽,如果英文不錯有時間的可以看看,連結放最下方,沒時間的也可直接看我利用Python LangChain套件結合ChatGPT o1-preview api 所寫的摘要
這幾年從YouTube學到很多知識,不論是程式設計、Crypto知識及許多的傑出商業人士訪談,未來有看到不錯的英文訪談也可以利用此方式分享
以下由ChatGPT o1-preview api摘要
AI: 在此次對話中,挪威主權財富基金首席執行官尼古拉·坦根(Nicolai Tangen)與投資界傳奇人物史丹利·德魯肯米勒(Stan Druckenmiller)進行了深入的討論,涵蓋了當前的經濟數據、通貨膨脹、聯邦儲備政策、預算赤字、投資策略,以及個人投資哲學等多個主題。
首先,德魯肯米勒分享了他對當前經濟狀況的觀察。他表示,儘管他以宏觀投資者聞名,但他從自下而上的角度進行宏觀分析。通過與各家公司交流,他們並未看到除房地產市場外的任何實質性經濟疲軟跡象。他強調,目前的金融條件非常寬鬆,甚至比聯準會開始緊縮時還要寬鬆。他對未來3到6個月的經濟前景持樂觀態度。
然而,他對通貨膨脹持有擔憂。他指出,自2021年通脹開始上升以來,他一直關注是否會重現1970年代的情況。他擔心聯準會過早宣告勝利,過早降息可能導致通脹再次升溫。他強調,聯準會的職責應該是避免大的錯誤,例如1970年代的高通脹或2008年的金融危機,而不應該過於專注於實現所謂的「軟著陸」。他認為,前瞻性指引限制了聯準會的靈活性,迫使其在錯誤的政策上堅持過久。
在討論預算赤字時,德魯肯米勒深表憂慮。他指出,債務與GDP的比率不可能無限期上升,最終會面臨清算的時刻。他提到,由於美元的儲備貨幣地位,美國得以從事其他國家難以維持的財政行為,但這種特權不可能永遠持續。他警告,未來可能出現的「信任時刻」(如國債拍賣失敗)將使利率急劇上升,對經濟造成嚴重影響。
在投資策略方面,他透露目前做空債券。他認為聯準會的政策可能導致通脹再次抬頭,因此他對債券持謹慎態度。他還討論了股市領導力狹窄的現象,以及對科技板塊,特別是人工智慧(AI)熱潮的觀察。他提到,雖然AI領域存在巨大機會,但確定正確的投資方式仍是一大挑戰。他曾早期投資於NVIDIA(輝達),但也坦言在股價飆升後過早賣出。
關於他如何發現早期趨勢,德魯肯米勒強調了「先買入,後分析」的概念。他認為市場反應迅速,如果等待深入分析後再行動,可能會錯過機會。因此,他通常在初步有信心時就建立倉位,然後再深入研究。如果發現錯誤,會立即退出。
他回顧了2000年退出市場的經驗。當時,他在科技股泡沫中遭受重大損失,感到疲憊不堪,決定暫時退出市場,進行自我反思和調整。他利用這段時間遠離市場嘈雜,不接觸任何市場資訊,讓自己保持清醒的頭腦。回歸後,他重新審視市場趨勢,發現市場對科技股的熱情並未減弱,但經濟基本面卻在惡化。他抓住了新的投資機會,特別是在債券市場,最終在第四季度取得了40%的回報。他強調,休息和遠離市場噪音有助於投資者保持清晰的判斷力,避免情緒化決策。
當被問及未來最優秀的投資者是否會是機器時,他表示機器無法完全取代人類,但可以成為強大的輔助工具。他以國際象棋大師卡斯帕羅夫的經驗為例,說明人類與機器合作可以達到最佳效果。他認為,結合直覺和AI技術的投資者將在未來脫穎而出,而純粹的機器交易無法完全代替人類的洞察力。他強調,直覺、經驗和對市場的深刻理解是機器難以複製的。
在討論投資哲學時,他談到了情緒控制和靈活性的必要性。他表示自己能夠沒有情緒地賣出虧損的頭寸,不受購買價格的影響。他認為這種能力在投資中非常罕見,但也是他成功的關鍵之一。他強調,投資者應該具有謙遜和開放的心態,能夠根據新的信息迅速調整策略,而不是固執於原有的觀點。他回憶與喬治·索羅斯合作的經歷,特別是他們在1992年做空英鎊的著名交易。他從索羅斯那裡學到了在有強烈信心時應該大膽下注的策略,並認識到成功在於當他們正確時能賺得更多,錯誤時則虧得更少。
最後,當被問及給年輕投資者的建議時,德魯肯米勒表示:「如果你進入這個行業只是為了賺錢,那你應該另謀他途。這個行業有太多人像我一樣,純粹因為對投資的熱愛而投入其中。他們充滿熱情,難以被那些僅僅為了金錢而進入這個領域的人超越。投資並非總是令人愉快的,如果你沒有熱情,遭遇損失時將會非常痛苦。我的建議是,如果你對投資充滿熱情,應該尋找一位導師,即使一開始被拒絕,也要堅持不懈地努力。重要的是要不斷學習,擴展自己的知識基礎,並保持開放的心態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