財報知識補充: IFRS 9金融資產的注意事項

IFRS 9 2018年起就開始適用,以取代IAS 39。對於一個閱讀財報的投資人來說,公司的本質並沒有實質改變,但是四大報表顯示的金融科目大風吹,可能會對初學者閱讀財報造成一些障礙。
而自今年(2019)開始,過往適用的某些金融科目,除了股東權益變動表外,皆不會再顯示於前一年度(譬如損益表與資產負債表就不會再看到備供出售金融資產!)

本篇解釋一些大的方向,讓自行閱讀財報的投資人能夠掌握主要的差異,如果投資的是金融股,那本篇就更加重要了。而好奇詳細會計差異,可以參考一般的會計專書,會有更為詳盡的介紹。
本篇以一個閱讀財報的投資人角度切入,提及一些重要的概念。

IFRS 9是根據兩個原則將金融資產分類
1.       合約現金流量(簡稱SPPI): 合約為收取現金流與本金
2.       企業經營模式: 根據企業的經營模式而操作這些金融資產

根據以上兩點而將金融資產分成以下三大項,分別是
(1) (指定或強制)透過損益按公允價值衡量之金融資產(簡稱 FVPL)
(2) (指定或強制)透過其他綜合損益按公允價值衡量之金融資產(簡稱FVOCI)
(3) 按攤銷後成本衡量之金融資產(簡稱AC)

而因為FVPLFVOCI各有指定或強制,所以嚴格來說是分成五個金融科目,但重點是三大項: FVPLFVOCIAC

以公司最常持有的兩個投資工具: 股票和債券。整體概念大致如下,如果公司持有其他公司的股票,那分類會落入FVPLFVOCI,而如果持有債券,則被分類到FVPLFVOCI或是AC。首先因為股票不滿足SPPI,所以只能分成FVPL或是FVOCI,而有些特殊的商品例如可轉債,也因為不滿足SPPI,所以分成FVPL,至於股票要分成FVPL或是FVOCI,主要是公司決定分類成哪一種,如果某間公司股票分類成FVOCI,將來就不能再分成FVPL了。而純粹的債券會分類到哪項,主要是根據企業經營模式,如果不符合僅收取利息與到期拿本金,就不能分成AC,只能歸類成FVPLFVOCI。白話說,就是不能是靠買賣賺資本利得,有靠資本利得,就歸類成FVPLFVOCI。而債券要分成FVPL或是FVOCI,就比較複雜了。有可能是為了消除或減少會計匹配不當而分成FVPL,或是不滿足同時收取合約利息並適時賣出換取資本利得,也需分成FVPL
例如: 利用債券來操作套利交易,我想可能分成FVPL,而長期持有的債券為了領利息,但隨著對總體經濟的判斷而賣出,就可能分成FVOCI,不過這在公司內部應該還是有一定程度的主觀判斷。最後,一些衍生性金融商品,通常都是放入FVPL

對資產負債表的影響:
1.      FVPLFVOCI: 以公允價值評價放在資產負債表,簡言之,如有市價的話就是按市場價格評價。
2.      AC: 按攤銷後成本評價(請見會計專書,但可以想成跟市價沒太大關係,類似現金流量折現的概念)

對損益表的影響:
1.      股票:
以往股票如果是放在備供出售金融資產,出售後的損益會放進本期淨利,但現在如果放入的是FVOCI,則出售後的損益,不影響本期淨利,而是放入其他綜合損益,至於股息收入不論是過往的備供出售金融資產或是現在的FVOCI,都是放入本期淨利,而如果沒有出售只是市價的變動,則不論是過往備供出售金融資產或是現在的FVOCI,也都是只影響其他綜合損益,不影響本期淨利。最後,FVPL則是不論出售與否,都是公允價值評價,一律影響本期淨利。

2.      債券:
利息收入則是一樣進入本期淨利。債券如果是FVPL,則和以往一樣,出售或是市價變動,進入本期淨利。而如果是FVOCI的債券,則市場價格變動,只進入其他綜合損益,不進入本期淨利,這和過往的備供出售金融資產是一樣的。而出售後的損益,也和過往的備供出售金融資產是一樣的,就進入本期淨利了!

也就是說,整體的IFRS 9 真正最大的幾個差異如下

1.      從過往的數種金融科目分類成現在這三大種(FVPLFVOCIAC)
2.      一開始採用的IFRS 9(民國107年初),對歸屬於母公司業主之權益(俗稱的淨值),開帳數會有影響。
3.      持有的股票若分類在FVOCI,未來如果出售的損益就不能進入本期淨利(當然也就不影響EPS)

對於投資人如何因應呢?
其實早前適用IAS 39時,我就和Hahow上課的同學說,多注意本期綜合損益,而不只是本期淨利! 因為本期綜合損益=本期淨利+其他綜合損益,所以不論採用IAS 39IFRS 9,其實對本期綜合損益影響都不大,大的是本期淨利。也就是說,不要只看EPS,也請把本期綜合損益除以在外流通股數當作是另一種EPS,我們簡稱CIPS,然後也可算一次本期綜合損益版本的本益比,股價/CIPS(我習慣簡稱為P/CI),甚至你在算ROE的時候,也算一次本期綜合損益的版本。為什麼? 如果你是習慣採用P/B ratio與每股淨值成長性來評價公司,那真正會影響公司的長期每股淨值走勢,會是CIPS,而非EPS,當然CIPS更為波動,但不代表你應該忽視它! 此外IAS 39轉到IFRS 9的變動對於CIPS的影響遠比EPS還要更小,觀察一間公司的長期CIPS趨勢,可能比觀察它長期的EPS更為客觀(我的建議是都觀察)

以下我們使用玉山金民國107Q4的合併報表作為例子,因為民國107年的報表可以同時見到IAS 39 轉換到IFRS 9的影響(請到公開資訊觀測站下載)

我們看到第13頁合併權益變動表,有項追朔適用之調整數494,211千元的開帳數增加,主要原因就是因為IAS 39轉到IFRS 9的調整。其次20頁有IAS 39各種金融科目分成IFRS 9 三大金融科目的轉換及影響,再來4748495253頁可以看到三種金融科目的細項成份。同樣176178179頁也可看到明細,以及閱讀190191頁,可以觀察FVPLFVOCI變動對損益表的影響。

另外對於目前台灣的壽險業(或是金控底下如有壽險公司),目前財務報表是採用覆蓋法,也就是可以指定某些金融資產不要因為使用IFRS 9而造成本期淨利波動過大,所以通常會有一個科目作為調節使用,使IFRS 9的影響再轉回變成IAS 39。例如富邦金107年第四季的合併報表,損益表有一個科目叫做採用覆蓋法重分類之損益,金額為77,367,269(千元),而底下也有一個科目叫做採用覆蓋法重分類之其他綜合損益,金額為-77,367,269(千元),基本上就是因為富邦金某些科目如果完全採用IFRS 9,那該年度本期淨利將大幅減少,而底下的其他綜合損益將增加同等金額,所以當採用覆蓋法,就是反向沖銷,可使那些被指定想採用覆蓋法的金融資產,本期淨利像當初使用IAS 39那樣,不至於對本期淨利有這麼大的衝擊。這項覆蓋法因主管機關同意壽險公司,可以等到IFRS 17號上路時再完全適用IFRS 9,所以這段時間投資人還是會繼續看到覆蓋法這個非常特殊的科目。就我的觀點來說,如果投資人一直關注的是本期綜合損益,那重頭到尾有無覆蓋法根本沒太大差異,畢竟兩金額一加一減,對本期綜合損益及淨值根本沒差,所以我建議投資人,多多重視本期綜合損益的長期趨勢,不要只關注本期淨利或EPS

以上大概是IFRS 9的粗略介紹,多少還是難免疏漏,就請投資人將不足的部分再自行學習。那這表示過往所學的財報知識,例如備供出售金融資產這些就不再重要了嗎?
並不是,畢竟我們觀察一間公司會去看它過往的長期基本面,而在比較公司過往紀錄時大多會去回頭看幾年前的財務報表,所以知道差異也是很重要的。未來適用的會計準則必定還是會不斷變動,如果是小的變動對於投資人來說或許不是那麼重要,但如果因為會計變動而大幅影響財報,就需要投資人與時俱進的學習。通常專心的閱讀財報附註項目才可以發現實際影響金額是多少,而這些功夫對於基本面選股(價值型)投資人來說,是不可或缺的。

很多基礎功不穩固的人,想藉由存金融股致富(而且還是拿自己的大量積蓄買入單一金融股),在我看來非常不智。首先如果投資人好好用心,就會發現事情不是所想的那麼容易,金融產業的財報應該是所有產業最複雜的,光是上述提及的富邦金107年度Q4報表就高達405頁,認真的分析師還會將各個子公司各別拆出來看它們的財務報表。當你的交易對手是如此的精明,而散戶投資人僅是因為金融股看似安全」,就去投資,顯然沒有了解自身能力與交易對手的差異,以及未來金融市場可能隨時發生黑天鵝風險。過去買入單一金融股賺錢並不代表這就是對的投資,就好比,開車多闖幾次紅綠燈沒出意外,不代表就是長期正確的選擇。金融市場並非許多人以為的那樣規律(以為是常態分佈),一次黑天鵝風險就足以洗掉投資人長期的獲利,千萬不可不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