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灣金融機構介紹 (六):創投

【創投】

創投即為「創業投資」,英文是Venture Capital,簡稱VC

VC通常將資金投入初創企業,也就是非上市公司;但有的公司雖稱為VC,也會投資一些剛上市的企業。

由於投資的是初創公司,創投常佔公司很大部分的股權,並在董事席次有重大影響力;除此之外,創投也會給予公司管理者一些意見,利用人脈促成所投資公司和其他公司的商業機會。

創投經理人會將資金投入到不同公司形成投資組合,每檔標的持有期間約710年,比一般股市投資人要長期許多。

創投的資金來源有許多種,主要看創投隸屬於什麼公司底下,例如很多科技公司旗下都有創投,這時創投的資金就是由公司本身提供;另外也有些創投的經營模式採收費管理,資金來源就是和投資人募集而來,依靠賺取管理費及投資利益來獲利。

創投有一個特性,稱為冪次法則(Power Law),也就是靠著投資組合中一、兩檔公司的長期獲利,使整體投資組合報酬提升,其餘公司則可能完全虧光。原因在於初創公司夭折率很高,但是若公司可以成長,甚至上市,創投就能大賺一票。(關於冪次法則更深入的介紹,可以參考我的)


這樣說起來有點像是買10張樂透彩券,每張都很便宜,然後期待一兩張獲得頭彩,若你這樣想就錯了!買彩券,你的獲利金額已經公告出來,且每張中獎機率也固定,所以你買的每張彩券數學期望值必定小於0,否則運彩公司就虧大了。


但在金融世界完全不同,再厲害的科學家也無法準確估計出新創公司成功的機率、以及可獲得的報酬率,所以根本算不出期望值,傑出的創投經理人就是依靠這種數學特性,取得豐盛獲利。

換句話說,創投的運作模式剛好和保險公司相反,保險公司每一筆保單都收取少許金額,但每一筆勝率都很高,當發生理賠時,理賠金通常是保費的數倍;創投的勝率低,但一賺就是數倍的報酬。

那為何保險公司和創投都可以獲利?(更正,是厲害的保險和創投公司),原因是保險公司賭的是保險標的,也就是人或物品,這些通常可以利用歷史數據估計出損失率;但金融世界無法準確估計,因為它會不斷變化,偶爾還會有厚尾事件,也就是俗稱的黑天鵝風險,不管是正向或負向的黑天鵝。

關於這方面的論述,Nassim Nicholas Taleb的《不確定性三部曲》(大塊文化)是不錯的參考書籍;另外關於創投的論述,則可以參考Peter Thiel的《從01(天下出版)這本書,是很棒的教材。



以上就是幾個主要的金融機構簡介,其餘金融機構因為不是市場上的大玩家,我就不多贅述(事實上台灣金融業最大玩家是壽險和銀行);此外每個金融機構也都不只有上述部門而已,還有許多辛苦的後勤人員支撐整間公司的營運,希望這系列的介紹能使你對金融機構有基本、甚至重新的認識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