股市的參與者

一般而言,股市的參與者會有那些群體呢?我們來簡短介紹一下:

1. 共同基金/ETF兩者都是投信所發行的基金。

2. 國家:本國、外國都有,例如玉山金(代號2884)的前十大股東,就可以見到中華郵政(由台灣政府100%持有)、新加坡、阿布達比及阿拉伯主權基金的蹤影。
另外,各位所熟悉的勞退基金也參與股市投資(請見勞動部網站)

3. 證券商如證券商的自營部,通常偏短線操作,有的憑交易員的個人判斷交易、有的則利用電腦程式交易。

4. 壽險:股市中資金非常雄厚的玩家,通常偏向長期投資,股息收入是壽險很重要的一塊收入。

5. 銀行:股票佔銀行投資組合的比例較低。

如京城銀(代號2809)2017年第三季的報表中,揭露其股票部位的金額,在「透過損益按公允價值衡量之金融資產」項目下的股票約27億,而在「備供出售金融資產」項目下的股票約31億。
沒有學過會計的讀者可能看不太懂,總之就是京城銀持有股票約58億元,金額看似很大,但其實比起它的債券部位,股票的占比其實並不多。

6. 避險基金:又稱為對沖基金,英文Hedge Fund,這是歐美地區較為風行的投資產業,操作手法非常多元,包括總體經濟、套利、價值投資、主動型(進去董事會控制公司)、多空兼做、量化交易,甚至現在當紅的人工智慧(AI)都有。
你所熟悉的投資人巴菲特、葛拉漢、索羅斯等人,早期都曾經營過避險基金,Forbes排行榜中也不少人是過去及現在經營避險基金的,如James SimonsRay DalioSteve CohenDavid TepperKenneth GriffenJohn Paulson等。

7. 散戶:也就是自然人,你身邊看到的專職或業餘投資人都算。


新聞常提到的「三大法人」,指的是外資、投信及自營商,因為這三大法人在股市成交量的佔比很大,於是特別獨立出來報導;外資顧名思義是外國法人,投信自營商我之前文章有介紹過。

另外,若你好奇外資持有台灣企業股權的比重,證交所(這個網址)有統計所有上市公司的資本來源,目前還是以本國散戶為最大宗,所以擔憂所有台灣企業要被外資統治的投資人可以稍微鬆一口氣了!

而就成交金額來看,目前也還是散戶的佔比最高(請見這個網址),只是外資有上升的趨勢。


這邊我抱怨一下,新聞不是常看到「外資把台股當提款機」這種言論嗎?聽起來像是外資集體欺負台灣人,從台灣搶走錢。每當我看到這種新聞總是百思不得其解,原因有二:

第一,外資是一個群體,不是一個人,但媒體總喜歡把它擬人化、甚至妖魔化。

既然是一個群體,成員彼此之間的交易策略當然大不相同,如果不去訪問「每一個」外資法人為什麼買或賣,你是不可能知道整體外資的行為,充其量只能看當天整體外資的交易金額,來「猜測」為什麼外資想要買或賣了。

第二,若我有一個提款機,在領錢之前金額還會大幅跳動,尤其可能大幅變少,我一定會報警!